笔趣阁 - 都市小说 - 一口天价炒饭,老唐当场拜师在线阅读 - 一口天价炒饭,老唐当场拜师 第217节

一口天价炒饭,老唐当场拜师 第217节

    扬中不大,所以酒店也比较集中。

    节目组订好了酒店后,一行人就坐上了车,向着酒店赶去。

    酒店位于翠竹南路,名字叫文华苑,是一家新开了没几年的酒店。

    到了酒店后,工作人员就拿着大家的身份证去办理入住手续了。

    趁着开房间的时间,李逸在酒店大厅参观了一圈。

    这家酒店的装修很有格调,颇有传统风韵,整体设计显然是借鉴了传统竹舍的特色,风格端雅风华,有种古意和现代结合的美感。

    但吸引李逸的并不是酒店的装修,而是酒店挂在墙上的几幅竹编画。

    那是几幅用竹丝编织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,手艺颇为精湛。

    刘艺菲和赵金麦也在等着工作人员办理入住,见李逸在欣赏画作,也跟着来到了近前。

    看着相框里的蝇头小楷,赵金麦好奇念着: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这不是兰亭集序吗?”

    刘艺菲看着相框,好奇问:“这副字有什么特殊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字特殊,是纸特殊。”

    李逸指了下文字旁边的空处,解释:“这是用竹丝编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赵金麦闻言,吃了一惊,赶忙凑到近前,仔细看去,果然发现这看似白皙无暇的纸,居然是一根根竹丝编织而成的。

    “真的啊!”

    她惊叹:“编得好密啊!我刚才都没看出来。”

    刘艺菲也凑近看了眼,也发现了竹纸的细密,惊讶赞叹:“这么细的竹丝?怎么做到的?”

    “应该是机器吧?”

    赵金麦随口说道:“就像织布机那样,一层层织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哪有编竹子的机器?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机器的确很强大,但有些工作用机器是很难替代的,就像竹编,原材料的局限性就是个很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织布机需要很长很均匀的线来纺织,可竹丝是纯天然的材料,一根竹子,顶多十几米长,根本没办法用来编织。”

    赵金麦想了想,摇头道:“机器还是可以替代的,我有同学是学机械设计的,他说人能做到的事,机械全都能做到,甚至比人还好,只是值不值得设计机器去做而已。”

    李逸点了点头:“这话是没错,但这就要涉及到成本问题了,机械设计的成本很高,研制出和竹丝材质相近的材料,成本更高。

    人可以通过学习自主进步,产生创造力,竹丝也随处可见,可以灵活运用,增减更替,这些用机器很难做到,就算能做到,但成本也会高得难以想象。”

    听到他的话,一旁的刘艺菲赞同的点了点头:“创造力是人类相对于机械唯一的优势。”

    赵金麦耸了耸肩膀,笑道:“反正我觉得ai迟早有一天会取代人类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估计是看不到那天了。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但为了晚一些被ai取代,咱们最好还是多发挥些创造力为好。”

    听着他们的对话,刘艺菲在一旁笑道:“咱们居然能从竹编聊到ai,也是没谁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工作人员已经帮他们办好了入住手续,将身份证和房卡送了过来。

    李逸接过房卡,冲工作人员吩咐:“麻烦你把酒店经理叫过来,我问点事儿。”

    很快,酒店经理就来到了近前,礼貌问:“先生,我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

    李逸指着墙上的竹画,问:“这几幅竹编作品你们是从哪儿买的?”

    酒店经理看了眼竹画,就笑着解释:“这是耿月莘老师的作品,他是我们扬中竹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我们老板很喜欢他的作品,就收藏了几幅,放到了酒店里。”

    说着,她就指着墙上的几幅作品,一一介绍:“这副兰亭集序,是我们老板花了15万收藏的,这副庐山图,花了60万,那副游春图,是40万。”

    听着她的介绍,赵金麦不由瞪大了眼睛:“这几幅就快一百万了?”

    “不算贵的。”

    酒店经理笑道:“这只是几幅尺幅偏小的作品,我们老板说,耿老师手里还有一些大作,就连他都买不起。”

    “妈呀!”

    赵金麦咋舌:“这些竹编画这么贵吗?应该也没那么难吧?”

    “挺难的。”

    李逸开口了,他指着竹画上的文字和山水画笔触墨痕,问:“你觉得这些竹画和书法是怎么做的?”

    赵金麦愣了下,才说道:“不就是编好竹纸,再画上去吗?就算竹丝细了点,但也没那么难编吧?”

    李逸摇了摇头,笑道:“要是像你这么说,那这竹画就卖不上这么高的价钱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就点了下竹纸空白处,解释:“这么细密的竹丝编成的竹纸,已经是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和疏油性了,就算往上泼水,都未必会打湿。”

    “不会吧?”

    赵金麦有点不信:“这竹丝之间也有缝隙的啊!”

    李逸刚想开口,一旁的刘艺菲就说了句:“是因为水面张力吧?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李逸笑着点了点头:“就算是滤网,只要目数够高,都能保证滴水不漏,更何况是这么细的竹丝纸呢?

    想要分出这么细的竹丝,就一定要用熟竹,要经过烤色处理,烤干青竹里的水分。

    竹丝里的水分被烤干后,它就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膜,水泼上去是留不住的,墨汁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所以,你刚才说,先把竹纸编好,然后再在上面写字作画,是不可能的,因为留不住墨汁,过不了多久,墨色就会脱落,很难保存太久。”

    赵金麦似懂非懂,随即不解问:“那这些字画是怎么做出来的?”

    李逸看着相框里的竹制字画,轻声解释:“是先对一部分竹丝染色,再通过特定的手法编织,一点一点编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赵金麦吃了一惊:“编出来的?真的假的?我还以为用了什么特殊的墨汁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什么特殊的墨汁,就是纯粹的技艺。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用这种染色竹丝编出来的字画,只要能够保证防潮,最少都能保存上百年。”

    第246章 竹制厨具

    “上百年?”

    赵金麦吐了吐舌头:“就是说人走了画还在?”

    “还能一代传一代呢!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干千年,湿万年,这竹画里的黑竹丝,都是用碳粉上色的,只要不受潮,别说百年了,千年都有可能,但只是理论上。”

    “怪不得卖这么贵呢!”

    赵金麦看着竹画,惊叹连连。

    一旁的刘艺菲看了眼李逸,问:“你怎么知道这种竹画做法的?”

    李逸笑了笑:“因为我也会啊!”

    “你会编竹画?”

    别说刘艺菲和赵金麦了,就连一旁的酒店经理都吃了一惊。

    “很奇怪吗?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就不允许我在厨艺之外,还有其他爱好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允许了。”

    刘艺菲笑着说了句,随即惊讶问:“但你怎么连竹编也会?厨师连这个也要学吗?”

    “竹子是最常见的厨具原料了。”

    李逸笑道:“在人类发明陶器之前,就已经学会用竹子来制作厨具了,比如竹篮,竹筐,煮饭的竹筒等等。

    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陶罐,就是在编好的竹筐里外糊上陶泥,做成竹藤胎的陶培,烧制出来的。

    然后人类将陶罐和竹筐组合了起来,就有了最原始的锅和蒸笼,成了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文明和国家。

    竹子在以前的厨房里太常见了,蒸食物的蒸笼,装粮食的笸箩,筐子,篮子,筛米的米筛,簸箕,捞米饭的笊篱,都是用竹子编的。”

    听着李逸的描述,刘艺菲若有所思:“我记得我奶奶小时候捞米饭就是用竹子编的笊篱。”

    “云贵川地区最常用,那边会做甑子饭,要先煮后蒸,以前的人捞米的时候,用的就是竹笊篱。”

    李逸笑着说道:“竹子在国内饮食文化里,就是最重要的天然工具材料,没有之一。

    在野外,它可以布置陷阱,抓小型动物,也可以制作陷坑,捕捉大型动物。

    在水里,它可以当简易鱼钩,还可以编成竹网捞鱼,编成竹笼抓虾蟹水蛇,等抓到了鱼虾,还可以装进竹子编成的竹篓里,透气保鲜。

    所以,人类把竹编玩出花的原动力,就是对食物的渴求。”

    刘艺菲听得出神:“没想到竹编和厨艺的关系这么深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竹编和厨艺的关系深,是人类绝大多数的工艺发展,都是为了让自己吃得更好。”

    李逸说着,就冲一旁听懵了的酒店经理问:“我想请问一下,这位耿老师家在哪儿?我想去拜访一下。”

    酒店经理已经被他侃晕了,愣了下才应声道:“哦,耿老师家在油坊镇良善村,村里人都知道他家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谢谢。”

    李逸道了声谢,就冲刘艺菲两人解释:“我打算明天早上先去耿老师家里看看,咱们这次要去钓鱼,我想编个鱼篮来用,耿老师那里肯定有熟制好的竹丝,我去买一点。”

    解释完后,他又去了节目组那边,把计划告诉了他们。

    节目组出来后,行程都是李逸计划和安排的,他确定内容,节目组负责拍摄。

    良善村就在扬中市南侧,距离市区不远。

    导演组算了下时间,就同意了李逸的计划。